|
您現在的位置 > 新聞動態
中國造不出高精度機床的原因 |
發布時間:2012/7/4 |
首先是工人培養不起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現在熱衷的MBA學費有多少,我不清楚,咱們算上有30萬吧(覺得算少了告訴我一下),培養八級鉗工耗資就不止這個數,而且時間也相對要長的多。8級鉗工就算完事了么?時不時得還得去進修,另外還要經常給他一下高難度的工作(小工廠根本培養不起),不然手會生疏的(在這方面不比外科醫生省心),受益見效慢,你培養出一個高水平工人,沒個5-8年根本辦不到,再說,你把它培養起來,他又會怎么樣呢?會不會安安心心在你這里呆下去,這也都很難說,這是的很多工廠不愿意花資金去培養工人。
其次是沒有這個精力去造機床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以臥式銑床的刀具軌為例,就是一根圓柱形的空心棒子,然而,想把他造出來的工藝有哪些呢?先是原材料選材,探傷,應力試驗…(國內為了節約成本,很多都將這一步省了),這一步就得將近兩個月,還不一定能用。接下來,粗加工,半精工,這些簡單,大約20天左右就行了(國內一般只加工外表面,內表面只粗加工,德國一般都要加工,為了保持應力形變相同)。然后熱處理,再次半精工,這就比較麻煩,大約要一個月。然后扔到戶外存放,消除內應力(國內一班將這一部省去,用熱處理來消除)。大約放一年。接下來就是工作的重心了,我們還以德國為例,這是加工一根圓柱梁需要的工人數為一名工程師,兩名技師,3-5名高級工人(國內大約是剛拿到8級鉗工證的人),這一段也非常耗時間,大約要半年(包括精加工和表面處理,以及修配)。這樣,一臺機器造下來至少要兩年多的時間(整機裝配完后要在外場放置一年,消除裝配應力,這個和國內是一樣的)。
這樣下來,除非是大規模企業,小企業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開支和時間。我們國家也不愿意花這樣多的時間在這方面,所以高精度的機床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當時他還不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不過現在機械工業作為國家工業的基石已經成為最薄弱的一環,各方面已經開始不斷重視機械工業的發展。估計不久應該能有較大的進展。
還有限制中國機械制造業的還有高精度的模具,軸承的制造和在高速下對軸承的潤滑能力。如常機生產的3臺高速機床光實驗電主軸就燒了10根,還有中國的材料不行,在新型的材料的研究上中國落后的太多了~~在相同條件下國外的材料個工藝都比我門要好,就象我們的飛機設計師說的那樣我們可以設計出一流的飛機但是落后的制造業卻不能加工出來,這里一半是材料一半是工藝,俄國代表團來我訪問看了成飛的設備后說比他門加工蘇霍依戰斗機的工廠設備還要好,說明機床不是主要問題。在中國制造業,工藝遠比制造難毒要大的多,如鈦合金焊接技術,大型彈射器的氣密技術等等,中國缺的是這個不是技術工人是工藝師。還有就是材料和模具的人才還有就是數字控制的人才,沒有這幾樣中國的制造業永遠只是個跟在別人后面的可憐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