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 > 新聞動態
美智庫:2021亞太地區可能發生的四大沖突 |
發布時間:2021/1/21 |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在近日一份調查中,列出全球2021年可能發生的武裝沖突。朝鮮半島丶臺灣海峽、中印邊境以及南中國海域都被列為武裝沖突發生率極高的地區。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14日發布一份名為“預防優先次序調查”的報告,預測2021年全球哪些地區可能發生武裝沖突,以及這些沖突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朝鮮繼2020年之后,再次被評為武裝沖突發生機率高、且對美國影響大的國家。
調查結果指出,由于朝鮮持續發展核武與導彈技術,受訪的美國外交事務專家一致認為朝鮮近期的行為在2021年引發武裝沖突的幾率是很高的。負責這項調查的預防計畫主任史泰爾斯 (Paul Stares) 告訴德國之聲,多數專家認為朝鮮不會如國際社會預期的推動去核化,以往的經驗甚至顯示朝鮮可能為了向美國施壓,進一步發展核武,所以他們擔憂朝鮮半島的沖突可能演變成一場重大危機。
他說:“我認為這項調查的結果反映了近期朝鮮持續在發展其武力,而這個趨勢也會迫使拜登政府在上臺后,必須立即處理這個議題。”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資深國防研究員葛萊斯曼 (Derek Grossman) 也指出,近日朝鮮傳出的消息顯示,金正恩可能計劃在拜登上臺后,透過測試長程導彈或核武強迫美國政府與朝鮮重啟談判。
另一方面,這份調查報告也將2021年臺灣海峽發生武裝沖突的可能性升至最高等。這也是“外交關系協會”2008年起制作調查報告以來,判定臺海沖突發生機率最高的一次。調查指出,由于中國持續在政治與經濟上對臺灣施壓,美國與中國在臺灣議題上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不斷升高。
調查指出,由于中國持續在政治與經濟上對臺灣施壓,這讓美國與中國在臺灣議題上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不斷升高。
主導調查的史泰爾斯向德國之聲表示,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任內以非常公開的方式支持臺灣,包含放寬美國官員訪臺限制丶擴大對臺軍售以及提供其他類型的援助與支持。他說:“中國在臺灣議題上,也展現出越來越強硬的態度。為了回應美國公開支持臺灣的作法,中國政府展開各種活動來威嚇臺灣。”
史泰爾斯指出,當美國專家綜合考量這兩個因素時,他們擔心會因中美在臺灣議題上較勁,使臺海現狀出現危機,甚至演變成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他說:“臺灣沖突可能是現在全球最危險的潛在沖突之一。對未來全球趨勢的發展來說,它也可能會是個決定性的議題。”
從去年中開始展開的中印邊境沖突,列為全球必須關注的一個潛在武裝沖突。
此外,外交關系協會的調查報告也把去年中延續至今的中印邊境沖突,列為全球必須關注的一個潛在武裝沖突。史泰爾斯表示,2020年的事件是中印兩國多年來首次在邊境出現流血沖突。他認為,“外交關系協會”的調查結果反映了美國專家關切這個持續升級的沖突,但是也同時顯示,大部分專家悲觀看待兩國化解紛爭所做的努力。
他告訴德國之聲:“大多數人應該認為邊界爭端不會升級為全面沖突,但這個沖突很可能改變印度在對中關系上的立場,讓印度從一個中美爭端中的一個中立國,變成一個與西方結盟對抗中國的區域勢力。”
蘭德公司的葛萊斯曼也預測,中印的邊境沖突可能演變成一個長期的區域問題。他表示:“中國與印度對于如何解決邊境沖突有不同的看法。印度希望能讓邊境的軍隊部署恢復到2020年沖突爆發前的情況,但是中國卻希望強化其領土擴增后取得的優勢,以此替未來的戰爭做準備。雖然中印兩國正在計劃第九次的軍事會談,但我認為雙方很難透過新一輪的會談來達成共識。”
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就2021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達成共識,法案提及多種“威懾中國的新手段”。
對于南中國海發生沖突的幾率,“外交關系協會”則在報告中將之調降。史泰爾斯說,這顯示中美兩國都清楚南中國海爆發沖突的風險,所以中國不會在南中國海采取更強硬的立場,美國也會謹慎的在該區域進行海上活動。
他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與美國應該都認為南中國海的局勢已穩定下來,所以美國專家也才會降低他們認為南中國海爆發武裝沖突的機率。”
但是葛萊斯曼卻認為,“外交關系協會”的報告低估了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爆發沖突的可能性。他告訴德國之聲,美國近期在南中國海不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而中國在被美國激怒后,也派遣軍艦到南中國海去與美國較勁。他說:“這樣的情勢發展有可能演變成武裝沖突。”
在拜登即將上臺之際,“外交關系協會”的史泰爾斯分析:“我認為,拜登政府已表明,上任后會努力加強與印太地區盟國的關系,并協助強化盟國間的‘橫向整合’。他任命在亞太議題上經驗豐富的坎貝爾來處理對華政策,便代表拜登政府將更加重視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關系。”電子踏板車必須遵循“與公共汽車相同”的道路規則
|
|